《活着》初中读书笔记800字(通用21篇)

广博吧 人气:7.67K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初中读书笔记800字(通用21篇),欢迎大家分享。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800字(通用21篇)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

收到同学从日本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活着就是为了幸福,这是生活与死亡的唯一区别。”

不是这样的,福贵你要去反驳他,你要从这个世界里找寻生存之地,没有幸福我们仍然要活着。

忘了是多久之前看的碟,有些画面至今记忆犹新。巩俐饰演的家珍用粗布麻衣的真挚去换取身着旗袍的典雅,来获得福贵的不离不弃。葛优饰演的福贵在战争后的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拥到妻子儿女的踏实感。想必他是幸福的吧,对未来充满期待,想着逝去的切还来得及救赎,却没想到死亡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到来,一钱钱地凌迟那颗逐渐老去的心。先是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而后女儿凤霞难产大出血,最后家珍、二喜、外孙苦根……无人幸免。

哦,不对,还有你福贵和那一头“福贵”。

一开始在体育课上看完这本书,我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放眼望去,绿草为裳,阳光为佩,交错相应,延伸到视线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天气很好,天空一碧如洗,云好像绣上去的一般,精致轻盈。这个故事的尽头,似乎痛苦而又平淡。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怀疑和不信、死亡和背叛的世界里,活着原本的面貌就是活着。小人物没有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活成一场盛大。喜欢豆瓣上一个人的影评:“如果哪一天不堪忍受了,可以学黛玉那样,把过往都烧了,烧出另一个世界。”

爷爷刚离开的那几天,我天天以泪洗面。我不想任何人告诉我生活会变得好,因为处在幸福中的人的安慰显得苍白无力。我一遍谝地读《活着》,一遍遍和福贵比惨。

最终他赢了,我也活过来了。

前两天我和奶奶在那边叠衣服,我忽然对奶奶说:“我梦到爷爷了。”奶奶笑笑:“那他过得好吗?”我说:“好啊,他在梦里没有痛苦,和朋友大口吃酒、賭牌,快活得不得了。”奶奶把衣服蒙在眼睛上,喃喃:“那就好,那就好……”

姜夔有诗:“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说的是: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伴侣之间的深深眷恋。于余华的“生存和生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读出了它的另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无关风花雪月。

在那一条“再也看不到儿子有庆赤着脚跑来”的田垄上,老人和牛渐行渐远,空旷而又温暖。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2

《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三十他嗜赌如命,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3

这是一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书,讲述的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简单的故事在没有任何华丽词藻的修饰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深邃的哲理。朴实的语言中流露着真挚的感情。往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余华为大陆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为医生,所以他从事过五年牙医。后弃医从文,正因为他有过医生的经历,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俄残酷本质从虚假人道中剥离出来一样,而《活着》正是他众多代表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本书以独特的写作特点,以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现了本书主人公福贵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贫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回到家乡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子女,女儿不幸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许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却给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其意义,那么唯一可以作为意义的只有活着本身。正如书中所写:人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者将一个个希望展现给读者却又一次次无情的将其打破。这就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其实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快乐就搭配几倍于快乐的苦难。所谓的幸福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也在快乐与苦难不断交替中有所体现。

一个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颗流星的陨落,那么自然,自然的让我们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变更,没有人能够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着,即使有多大的苦难,我们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4

读《活着》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我读完《活法》的第二天。也不知道是不是机缘巧合,先读《活法》后读《活着》,感觉总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觉得即使人生没了未来,也可以有活着的希望;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有活着的希望。或许你们看到的是一个悲剧,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竭尽所能生存下来的精神,所以我并没有感到很悲伤,只看到了一段沧桑的人生与活的通透。

从富二代到穷光蛋,本是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一家人的心态并没有太多崩坏,自有另一种活法,只是没有以前潇洒了而已,但是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一无所有的他开始重新奋斗,时代变迁,他并没有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依然是那么贫穷,但是我觉得只要每天都在努力不是碌碌无为,便就有了真实,有了希望。

我也曾经因为生活感觉到未来无望,虽然远没有《活着》中那么凄惨,但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优越背后,隐藏着我不知道的风险。睡一觉,第二天生活还要继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回忆着已经岌岌可危的过去,真正能做的还不是只有脚踏实地的生活,踏踏实实迈好眼下的每一步。

读完整本书,想起了我之前写的那本故事集《我在人间捡故事》,我也希望我写的故事也能像《活着》一样充满色彩和灵魂。或许我和我见过的人都没有书里的那般传奇、那般起起落落,而且当下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大家的生活都偏向稳定,反而少了一些冒险与悲剧,更不会出现盖世英雄登场的情景。冒险与新奇我很向往,但是从不敢尝试,就像家里人从小告诉我不要去摸电源一样。我无法做到像很多小说和电影中那样,超脱世俗放开一切的冒险,即使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同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至少在这点上我很难放下一起去大干一场。

越是成熟就越容易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长大之后变成了社会人,社会的法律法规束缚着;人类的思想道德束缚着;旁人的流言蜚语束缚着;家人与事业的牵挂束缚着。在种种羁绊的束缚着我们学会忍耐与坚强,但是就没有了超脱一切的洒脱。

如果遇到出家人,他们必定会说是我放不下,而在社会逆境中坚强活着的人会说“不是放不下,而是愿意负重前行。我可不想我的人生没有一点挑战。”哪料到出家人说:“我一无所有的活着,也是挑战。”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5

《活着》余华著,双十一的时候半价买的,我足足等了五天。

此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第一次如此入神的去看一本小说,是从作者的自序开始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么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突然间就让我顿悟了,好像在说一直书写的自己。

作者的妙语横生,总让人要不断的思考写作手法的绝处所在,读书的人很多,一些人注重故事情节,而近几年我常常注重的是别人如何在写,同样的一件事儿,如何写的生动而不乏味,如何写的有趣而有灵魂。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泪写成的!

一口气,读了这本是的三分之一,如此的全神贯注,我总因为作者是在写自己的经历,原来是在听别人的讲述。富贵从一个富家少爷,从不务正业赌光家产,再到落败到一家人住进茅屋,父亲病逝,老丈人接走怀孕的妻子,从不会做农活点滴做起。七个月之后妻子携子归来一家团聚的欢喜中,母亲病倒,进城请郎中的时候被抓去做了壮丁,又经历了烈火硝烟的战争,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

他又次的回到自己的村庄,儿子有庆已经三岁了,女儿凤霞因一次高烧从此失声。人生的苦难莫过于如此了吧!

文中一直环绕的主题,人只要活的开心,穷点不怕。富贵在讲述的过程中总是嘿嘿笑着,一个对自己的过去能够记忆如此深刻的人,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也许过错、苦难、遗憾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吧!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6

那纸醉金迷的城市诱惑了多少清澈如水的眼眸,那人潮暗涌的街头污浊了多少明亮如星的心灵,那炙手可热的名利扰乱了多少坚定不移的方向。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纵然世俗会阻挡前进的步伐,但能否走下去却是自己的事。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陈述的,活着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在那个世事更替的时代里,福贵由地主到败光家产,只有强迫自己接受事实。无论生活有多么打击,都不能忘记迎接明日的太阳。

世上的人就像各种植物,有的是荒漠仙人掌——艰难求生;有的是沙漠绿洲——今日虽好却不知明天是否就存在;有的是藤蔓——攀附于参天大树;有的是胡杨——孤立于大漠却将种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松——淡然望着脚下的灼灼凡世。人们以各种姿态活着,时而平行,时而相交,然后绽放出不一般的光彩。

福贵的一生起伏跌宕,从富足到穷困潦倒,从玩世不恭到懂得珍惜,他失去后拥有了,又在拥有后失去了。父母亲、家珍、有庆、凤霞、苦根、二喜一一离去,就连患难共渡的春生也受尽苦难。最终,曲尽人已散。他只有和他的记忆、那头与他同名的老牛为伴。黄昏日下,他和他的牛相依,他卖力的吆喝,为了给牛它不是一人的错觉。其实是在给自己一个错觉,家珍、有庆他们还在。

我折服于作者朴实平淡的语言给我内心的震撼力,折服于福贵艰苦的一生,折服于旧中国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我折服于那一片黄土上的每一条生命,折服于活着本身的魅力。

尼克·武伊契奇,一个生而无四肢的残疾人,以顽强的意志,特立独行不为世俗的心,创造出一个残疾演说家的奇迹。他是为了活着本身而生活,这么一颗纯粹的心,走出了云雾,拨开了生活的本质——活着不为什么,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平静下内心,左右看看,你是否有这么一颗单纯的心,是否在生活的枪林弹雨中每一步都为自己而迈,是否看清了活着的真谛?

为了活着本身,俗世不会阻挡前进的步伐,不会扰乱理性的思绪。生活依旧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7

读完《活着》,我想到了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你活着的理由是什么?而现在,我完全可以回答我自己,那就是为自己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活着》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福贵与命运作斗争的艰苦历程,接踵而至的打击一次又一次地摧残着福贵,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就好像上帝在拿他的命运开玩笑……每每读到一个悲剧,我内心就为之一颤,我不禁多次深入到福贵的内心,忐忑不安地考虑福贵是不是能挺过身边的人撒手人世的痛苦。但是,这好像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福贵挺过来了。一次次的噩运与打击没有使这个毅力超凡的人倒下,命运一次次地向他昭示:你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你为了你的本身而活!

其实,人生与命运血脉相连,它是生于幻想树上的一朵蓓蕾;人生与命运骨肉相亲,它是出于现实源头一股清泉。人生永远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不分;幻想永远解脱不掉现实的禁锢,它们缺一不可,不离不弃……读《活着》是残酷的,虽有一些轻松,优美,心旷神怡的时刻,但《活着》的基本格调却还是悲惨的。悲在福贵对抗命运的艰苦,惨在他亲眼所见自己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离开人世……书中没有煽情,只有接踵而至的打击。为自己而活着的信念,成为福贵身上唯一不被沧桑世事带走的资本。

除了悲惨的感情基调外,《活着》也包含作者对福贵所处的一生中社会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建国前后几十年中国政治生活的不满。靠赌博而成为地主又最终被枪毙的龙二,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逝去的数以万计的生命,被势利的医生抽干鲜血的有庆,以及中因身心受到摧残而上吊自杀的春生。揭示了建国前后政治道路上的不光彩,人情的势利,战争的残酷……

读完《活着》,我不禁想,在那几十年间里,会不会有一个像福贵一样的人,对命运乐观面对,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怀有希望?我想是有的。也许有些读者,觉得福贵是一个形象猥琐的小人,但我觉得他是个英雄。面对命运他不屈不挠,面对生活他奋勇向前,面对未来他锲而不舍。我相信,所以人都会因此而受益匪浅,因为《活着》给了我们活着的理由!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8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认真生活。苦难虽多,但是人间值得。

早前就读过余华的《活着》,疫情期间二刷了这部作品。作者以一种平静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徐福贵充满波折的一生。福贵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少年时期成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在赌博中,输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产,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佃农。而后,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所有的亲人相继离去。他亲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

初读《活着》觉得故事很压抑,整本书里没有希望,每当福贵一家燃起希望之时,生活便给他们沉重的当头一击,把他们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渊。有时候我会想结局会不会有什么反转。然而作者就是无情地揭露了一个事实:活着注定是要与苦难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活着实属不易。福贵的一生与苦难为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较于福贵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却仍时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于是我便时常告诉自己知足常乐,懂得感恩。

疫情期间再读《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这个词在打击和困境下,是充满着力量的。它不单是与命运的抗争和呐喊,更是一种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现实给予我们的无聊,跌宕,苦难和幸福。接受命运给予的种种,感激他,仇恨他,拥抱他,但是不抛弃他。正如作者所说“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就像作者说的:“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输掉了家业,家还在;经历了生死,命还在;福贵更是在苦难中品尝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难和不幸,他的生活里是有幸福快乐的。

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那都是属于自己的经历。不断的提高思维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度。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种姿态去抒写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最后一天,认真生活。苦乐参半的人生里,爱自己,便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9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书像是拥有魔法的仙女,她轻轻挥动仙棒,就能让你心中充满了激情,久久回荡,而后留下一种深深的感动,或喜或悲。一本好书他能赋予你力量,或影响人生路,或改变价值观……而《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几天我读了余华的《活着》,真是受益匪浅啊。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0

《活着》这部作品让我感触良多。这本书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所有亲人的死亡到老年福贵只有一老牛做伴的一生。主人公徐福贵本是一个富裕土地的拥有者,却因为掷骰子赌博让他失去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让他整个家庭陷入无限的不幸跟贫苦之中。

在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当他历尽艰险回到老家时,等待他的却是更加艰难的现实。最疼爱的儿子有庆因意外身亡;唯一的女儿凤霞分娩时难产而死;妻子家珍也因软骨病离他而去;接着女婿二喜出了工伤而身亡;连最后一个亲人小外孙苦根,也在七岁吃豆子时也被噎死了。

福贵从失去金钱到失去亲人,再到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的叙述却又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他乐于谈论人生,不羞于年少时的放纵,不顿于磨难时的煎熬,也不惧于面对至亲离去时的痛苦。

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

在福贵的故事中,穿插着其他人不同的生命轨迹。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每个人又都是时代的缩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都在各自的命运里颠簸,自顾不暇。当命运对所有人都不公时,反而是种公平。此时,打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幻想,低到尘埃里去,褪掉所有不忿不平,以一颗被岁月磨砺得粗糙的平常心,专注于当下的自己,活下去,反而难能可贵。

在这么多人物里,二喜是最让我扎心的,他是个总会在幽暗中暖心、给读者以慰藉的偏头汉子,然而噩运的毒花偏偏精准的开在这个好人的坟头,这个讽刺让人不解,甚至埋怨作者的残忍,但也因如此,福贵的精神世界不断得以绝处逢生——拥抱苦难,热爱生活。

一口气读完老人的故事,情绪像吊了沉沉的铅坠,心境却逐渐开阔。“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愿你我日后,像福贵一样,不畏过去,不念将来。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1

刚看完余华的活着,掩卷之间又是一声叹息。很早以前就听说了这本书,却一向没有机会看,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挺幸运,因为多年前就看过了电视剧版的《福贵》,情节有改动,电视中的凤霞还发过疯,苦根仿佛也没死。或许是此刻的生活过于安逸,我无法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抛到那样的环境中,体会活着的不易,但人的情感却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共鸣的,青年的福贵不知天高地厚,挥霍无度,败光家产,沦落为贫农。贫穷的生活消磨着他们的生命,母亲或许在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又去赌钱”的担心中离去。此后,悲惨的阴影就一向挥散不去。全书我觉得最引发泪点的就是有庆的死,从出生开始就没过过好日子,倔强,却有担当,有职责感,本应对他的未来充满希冀,他或许是扭转这一切的关键,却被无良的医生活活抽完了血(读此段时我是愤慨又心酸的不能自已),无法想象一个承载期望的活生生孩子,能够在一瞬间化身孤魂,无法想象一个父亲不仅仅要忍着丧子的悲伤还要瞒着无法承受打击的母亲,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无法将这悲痛安放在逝者灵柩中长埋地下,只能刨个坑,裹着件单衣就入土。或许是我想法太幼稚了吧,总觉的作者过于残忍了一点,就应幸福的活着的人却以最悲伤的方式死去,就仿佛我们总期望明天能够更好,

须不知最好的时光就是今朝,人生不是我们所能预测,一切却都已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那头叫福贵的牛是福贵从死亡的边境拉回来的,别人说这头牛年龄比他爹都大,顶多活个两三年,福贵淡然回到自己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两三年够活了。结局苦根的死也是出乎意料的,不会说话的凤霞生了一个满嘴跑话的儿子,算是对人心理的安慰吧。这一切虽说不全是福贵年轻的过错,但他自己当年犯下的种种,最后都被他亲手埋葬。活着,对福贵而言是一份职责,尽管没有实现从鸡到鸭再到牛的重振家门的抱负,但是陪家人走过,相守家人的一生,不正是活着的好处么。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2

第一次接触到余华的这本书是在我的高中时期。

那年,我在念高一,出于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我,选择买了这本书。本想着买完之后就摆在书橱里,再也不动了的。可谁知,语文老师让全班买书的原因竟是为了上他那在语文课开设的一周一节的“阅读课”。

没辙,纵使再没有兴致,我也得铁着脸打开这本名为《活着》的书。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太过沉重,一时间,书中的主旨基本被我猜的差不多了,而当我发现这点时,我已经读完了。

“真没想到啊,我竟然花了两个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它读完了”,我合上了书,内心这样想着。对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余华的这部作品可谓是十分对我的胃口。利用细腻的文字将主角富贵的内心价值观的转变灵活的奉献给了读者,并凭借强劲的叙事手法将一个个连续的事件串联起来,一来能使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二来能更直观的从中看出富贵的成长。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少爷,从小就不知疾苦,因为衣食无忧而感到无聊的他,想到去去找找乐子,起初开销并不多,直到他接触了,没出几个月,他就把家产给全部败光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地主的身份,转而变成了一个贫苦的农民。

贫苦的农民生活使得他第一次领悟到了“活着”这个概念,可生活并没有就这么放过他。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强制征兵,富贵被迫去往了战场,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些过命的兄弟,战场的恶劣环境,连食物都成问题的困境,让他不由自主的想到家人,他想“活着”,他想活着见到他的家人,他想念在农村耕作的“苦日子”。就这样,不知怎得,应该说是上天爱愚弄人么。因为意外被拉去战场的他,竟然活着迎来了解放,在党领导军队的迎接帮助下,终于回到了家乡。

望着妻子的笑容,聋哑的长女,陌生的次子和母亲的坟墓,富贵又一次悟出人生道理,他搂着全家老小,说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然而他的不幸还没有结束,儿子的意外死亡,女儿的难产致死,女婿的事故死亡,妻子的安然病逝,外甥的意外去世……身边的人就这么一个个从富贵的身边消失。

他的身边谁都不剩了,他没有亲人了。

他就这样一个人活到了耕不动地的年纪,买了一头跟他一样要寿终正寝的老牛,名字也叫“富贵”。就这样,一人一牛,两个富贵就这样走在夕阳下,走在乡间的小的路上,每当人们看到他们时,都会自嘲一句:“喝!这两个的。”

不过即使每天在富贵耳边嘟囔个上百次又有什么用呢,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富贵,心里比谁都清楚,他最擅长的事呀,就是“活着”。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3

《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

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说,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保尔柯察金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对于徐福贵而言活着的理念在于:“人只要活着,穷也不怕。”他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更应该懂得生活,学会劳作,为一家人而活着。那样即使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却踏实了。妄想可以尝试把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使自己穷苦的家变得重新发达起来。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见他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家人,对家庭的牵挂便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选择留下,或死于战场,或者高官厚禄。但像他这种无文化无社会主义理想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群众而言是终究不会选择留下的。当解放了以后,他看到占他家地的龙二被枪毙,家珍的话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而即便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够拥有。先是儿子献血,糊涂送命;女儿难产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压成肉酱;外孙被豆子撑死!而他只能感叹:“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想想现实中的我们,还在争么?肯定是的啊!试问谁能真正放下呢?

书看完了,觉得异常压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可以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镜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过。而不会被20××这样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拥抱未来!才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4

读完余华的《活着》,听福贵讲述自己的坎坷人生,看他那悲欢离合的人生,我再次走进这本书,福贵的人生使我牵肠挂肚。

“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因为,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幸福!活着本身很艰难,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更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福贵是一位敢于讲述自己的人,他敢于回忆过去,敢于走近现实。

余华笔下的福贵本来是一个阔少爷。因为家境富裕,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又赌又嫖,终于在龙二精心策划的赌局下,输光了所有的财产,变得一贫如洗。当他输光了所有的财产时,他想到自己还有亲情还有家庭,当他想要好好疼爱自己的亲人时,命运总是打击着他那颗沉重的心。自此之后,他的亲人便接二连三的离开了他,悲剧才开始上演。

他的父亲在一次上茅厕时死去的,他为母亲到城里请郎中,可命运总是将他玩弄于其中,请郎中时被抓住当壮丁,几经周折才幸存于世,回家后母亲变成一抔黄土,女儿发高烧变成了一个哑巴,儿子因抽血被活活抽死在医院里,女儿又因产后失血过多而死亡……就连唯一的亲人孙子苦根也因吃豆子给撑死了,于是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

在年逾古稀之时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虽然亲人全部离开了他,但他依然坦然的面对生活,坚强的活着。

全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无疑他在我们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福贵那动荡与苦难的一生更是苦熬的一生,或许在他自己眼中这是平静与幸福的一生。

细小的细节勾起了生活波澜壮阔的画面,命运摧残了人的生活。这段话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一种过程,为自己而活,活出价值,活出自己的明天。而谁又想到活着的难能可贵呢?

想必余华是想告诉我们活着的奥秘吧,可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活着的意义就是让绝望不存在,即使生活将你折磨得千疮百孔,一定要默默承受,依旧努力的坚持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幸福,好好活着,直面将来!

福贵乐观豁达地活着,因为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所以才活的那么平静与幸福。福贵那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他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更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

活着就有希望,在此我想大声喊一句:“坚强活着,直面将来!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5

《活着》讲述的是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澌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上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但是似乎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人在苦难中坚强地活着。

我们可以说,福贵老人是乐观、达观的,他对生活充满着一丝可怜的希望,他对苦难命运平静的接受,甚至是忍受但这也悲哀显示他精神上的逆来顺受。他已经被苦难压平他的活着几乎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但这也使他看淡了苦难学会同情的眼光看世界,这是一种活着的态度。才会出现最后的福贵花了很多钱却买了一只老牛回来,到风烛残年之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目子。还会和作者平静的讲述自己的。

然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已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也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有一位哲人说:“生命就是今天,虽然不能预测明天,但你可以精彩。”是的,生命就是今天,只有把握住今天,生命才能精彩。然而,如此浅显的道理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界点才会有更深切的体会。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还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生命。

《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它让我们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无论生活多么悲慘,人都要坚韧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胜利。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6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定会跌宕起伏。这起伏,可能对生命的旅途无关痛痒,诸如作业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诸如高考、从业……

但是,无论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这一切,才有机会去细品人间甘甜,才能去遍尝人间疾苦。

书中,春生,书里唯一一个自杀而不是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当兵,他没想过自杀;为了抢一两个大饼而鼻青脸肿,他没想过自杀;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没想过自杀。他知道,战争终究会结束,即便周围一片黑暗,在那遥远的地方,仍有一丝微茫光明。他熬过了战争,终选择了自杀。或许,是从县长位置跌落又为万人所指,身心饱受摧残,或许,是十年动乱,心中的光明比战争的结束来得更遥遥无期,无论怎样,他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会看到江青四人被打倒、胜利降临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是的,一切好的、坏的、乐的、悲的,只要我们都还活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被时间的长河,冲散到天涯。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给人的,则是一种渡尽劫波仍积极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个地主家的公子哥儿沦为无家可归,亲人都离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死了。前路凄苦,他为什么要活着?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为什么还要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无解。苦根死后,他,没有随着已故的亲人,一起奔赴那虚妄远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独尝世态炎凉。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福贵向往着以后的日子,对将来的未知充满憧憬,经历诸多磨难,不屈不挠,即便在他亲人都离他远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头和他一样苍老的牛。他坚定地、坚定地要活下去,希望这头牛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侣,在他心里,还有一片没有被那种磨难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贵渡尽劫波依然仰起头来微笑的顽强,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的坚韧,对生存对生命的难以描述的的渴求,给我心灵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这一切。活着,真好。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7

大学时代,有幸拜读了原著余华先生的《活着》,感触颇多,大师质朴的语言不仅陈述了一个故事,更带给了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呀比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答案。

“活着”是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从家道中落到女儿烧成哑巴最终难产去世,再到儿子得罪意外死亡,妻子家珍的不治之症……福贵无疑遭受了世界上最难熬的打击,命运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和他有缘的人。大概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只有他本身真真切切的经历了才体会的到的吧,所以他更想活下来,也顺利地活了下来,只是这种活着不夹杂着任何希望。

看完这本书,带着些许的悲惨和痛苦,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他们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着:“活不下去了!”这下想来,这种心理是有多么的可笑。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像福贵那般难以承受的困苦,不是吗?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又怎么能轻言生死呢?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这就是《活着》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动的地方。

《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出了苦难者对世界的幸灾乐祸,它让我真正知道,可能也只是现在的我的一些粗浅理解吧——活着本身就艰难,而延续生命则是更深层的难。可咱们人类不就是这样么,从呱呱坠地,一生在路上,最终所追求的是在痛苦中诞生的幸福,而这痛苦中诞生的幸福,绝望中所孕育出来的希望,便是最终凝练出的两个字: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是这样,活着,这两个字过于简短却给予了人生最不平凡的总结,赋予了世界最有力量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活着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感染每一个人。就像余华所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挫折、无聊和平庸。”

所以,人生就是在苦难中静静绽放。忍受这些苦难,也就能更好的活着!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8

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富贵》的电视剧,被剧里富贵的人生起伏深深打动,后来我知道了,那时不知道原著是余华的《活着》,高考完的暑假,我终于读到了《活着》。那时我看完书,百感交集,顿时觉得余华过于残忍,他就这么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死去,只剩福贵一人。我读《活着》,思考了“何为活着”“为谁而活”“活得幸福”“活出色彩”四个问题。下面就依次道来。 何为活着,福贵原本是个富家少爷,后因嫖赌输光家当,面对亲人的不离不弃,他顿时悔悟。然而造化弄人,他的妻子得病而死,儿子被害致死,女儿难产身亡,女婿事故死亡,最后孙子也不幸夭亡。这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独留命大的福贵一人活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啊,从你拥有生命的那刻起,你就必须活下去,去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为了活着而活着。为谁而活,看完《活着》,我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着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我”却束手无策,徒留自己孤零零地活着。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福贵,我会不会选择继续活着。我经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但我总不能得到答案,借用书上的话:“人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今社会,有太多的人一生只为追名逐利,为了钱与权,他们不惜互相残杀,不择手段;也有太多人怨天尤人,埋怨命运的不公,对人生不抱希望,选择了断生命。而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必须明白为谁而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得幸福,何为幸福?对《活着》中的福贵而言,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哪怕天天粗茶淡饭,也是幸福。从前的我总是认为家庭物质富裕,譬如住上豪宅、开上名车,饭桌上即使没有山珍海味,也得有鱼肉鸡鸭才有幸福可言。读完《活着》想想,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实在过于肤浅。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幸福包拥着。每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圆桌吃饭,何尝不是幸福?课后同学们一起谈笑风生,又何尝不是幸福?原来,我一直拥有幸福,活得很幸福啊。 活出色彩,一个人活着,应该活出生命的价值。《活着》中福贵面对家庭的变故,选择贫困潦倒地过完一生。这样的小说结局是我倍感惋惜的。当我们面对挫折,只要一线生机尚存,我们都不应言败,而要重拾斗志,与命运坎坷抗争。

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任务,活着无需理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理由。记住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而坚强活着,活得幸福,活出色彩!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19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可能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可能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可能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20

余华得这本《活着》是经朋友介绍才知道的,但是我并没有太上心,也没有机会看。难得有时间品读此书,居然吸引我一气读完了此书。

作者在书中以福贵地主少爷从大富败落成一贫如洗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惨和其乐观豁达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活着。

少爷福贵富有时没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过着生活放荡的日子,吃喝嫖赌,嗜赌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劝说均不奏效,到输光家业,一贫如洗时才猛然醒悟,悔时已晚。从此福贵成穷人贫民,承受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与责任。父亲气死了,母亲不堪劳苦病倒了,贫穷中的福贵在为给母亲求医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去成壮丁。经历了战争的波折,回到家时福贵的母亲已去世,聪明的女儿因病已成了聋哑人。贤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贵,共同养育着一双儿女,然而,福贵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时为救学校校长产后大出血,奋勇献血,居然因抽血过度而死。然而,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过一阵子平安的日子,厄运总要降临到福贵的头上。给女儿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儿却在产后不久即离开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儿子、女儿早逝的痛苦后离开人世。福贵的亲人只剩下女婿与外孙,爱婿又被一次劫难夺走了生命,饥饿中长大了几岁的外孙,一次,发烧时外公买来很多豆子,难得吃饱肚子外孙的开怀痛吃,结果被豆子撑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与福贵生不逢时不无关系。否则,也不至于那么悲惨,但是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在平铺直抒下叙写了那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来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的评价,他对小说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生活,简朴优美未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先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艾来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用。”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福贵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却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现了不平凡。

《活着》初中读书笔记21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下午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己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天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这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有趣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己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这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