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工业园区关于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广博吧 人气:3.1W

市工商局工业园区关于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工商局工业园区关于工业园区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市工商局工业园区关于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甘肃武威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概况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是20**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定、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批省级工业园区。20**年4月,园区被省工信委(原省经贸委)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园区。园区位于武威市区东郊、是武威市相对集中独立的工业开发区,是联系武威城区与武南镇的纽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园区核心区距城区5公里,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入驻企业8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户,就业人数达7600多人。 20**年成立园区管委会以来,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福建达利、杭州汇能、新疆天康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园区,逐步奠定和壮大了园区产业发展的主框架,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三大产业体系。截止20**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66.46亿元,上缴税金3.3亿元;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建成 “经纬交错、四纵三横”道路交通网络64.7公里,供水管网61.5公里,排水管网42.3公里。核心区已基本形成 “六通一平”( 路、上水、下水、电、讯、燃气、土地平整)的建设条件,天然气管道已铺设至园区主干道(已有一户企业实现入户),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2xxx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1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1亿元,占目标任务数12.34亿元的 100.6%,增长45.5%;实现工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77.5%;完成税收4800万元,增长51%;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1亿元,占任务数1.1亿元的110%;完成土地储备3703亩,占任务数2500亩的148.1%;争取到位各类资金3806万元,占任务数2000万元的 190.3%。当年新入驻并开工建设企业24户,现企业总数达到81户;新增就业1300人,各类就业人数达7600人。

(二)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依据《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xxx-2020)、《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循环经济规划》和园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其功能定位为:成为集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和产品流通为一体的新技术产业园区;向内与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工协作,向外与西部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的两个扇面服务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武威工业园区在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域中承担产业集聚功能,是构建凉州城“两湖三片、一园一环”空间结构的“一园”,承担着整个武威城乡融合发展工业集聚区的重要职能,依托武威区域经济优势,通过确立新坐标,找准新位置,谋求新发展,力争成为全市加快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发挥工业强市平台功能,使组团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将武威工业园区建成循环模式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成西北地区知名的休闲功能食品加工基地、建成西部重要的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基地、建成甘肃省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三)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在现有主导产业基础上,结合规划,积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下工业产业项目:以当地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以达利公司、海林食品公司、为依托,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以新野、顺发麦芽公司及荣盛蔬菜公司为依托,做大做强绿色果蔬加工产业;以当地啤酒麦芽为原料,以长城、新野、顺发等麦芽公司为依托,拓展啤酒麦芽生产及副产物加工产业;以当地便利的铁路、公路运输优势为基础,以信合物流中心、巨龙农资市场、工业园区孵化园为依托,加快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以当地丰富的生物质原料为基础,以赫原生物公司、汇能生物公司为依托,进一步发展高新生物技术产业;以国药控股武威有限公司、泰康制药、天利医药、绿洲药业为依托,加快发展陇药产业;以富安变压器、泰华机械、顺达实业公司为依托,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八冶钢构、中大铝型材公司为依托,以当地废弃粉煤灰、石灰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为原料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以宥辰彩印、福利包装公司为依托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延伸产业链,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产业之间建立起纵向延伸主导产业,横向耦合相关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认真实施节能减排,实现园区的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

1、园区功能分区

园区分为八大功能区,分别是:生物化工区、食品加工区(i)、食品加工区(ii)、综合加工区、商贸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和生态绿化区。

生产加工区:生产加工区是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加工的空间场所。根据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分类,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将生产加工区分为四个片区:生物化工区、食品加工区(一)、食品加工区(二)、综合加工区,总用地面积为753公顷。

生物化工区:生物化工区位于杂木河路以西、纬三路以北的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48.8公顷。是食品加工区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产业链体系,主要为以精深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生产企业。

食品加工区(一):位于杂木河路以东、纬三路以北的用地,总用地面积为272.9公顷。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以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等为原料的淀粉产业,以淀粉产业为核心,形成食品加工区的龙头产业,同时发展高质量调味品产业,带动武威市食品加工产业向更深的产业链和更高的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分为南部的淀粉产业区和北部的调味品产业区。

食品加工区(二):位于杂木河路以西、纬七路以南、纬九路以北的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18.9公顷。利用全市畜牧业和果蔬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成为以畜禽和果蔬加工为主体的畜禽和果蔬加工品的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畜禽的初加工、分割分级加工和深加工等具有产业链接关系的产业体系,发展果蔬的保鲜、脱水和深加工等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可分为东部的食品加工区和西部的畜禽果蔬产品加工区。

综合加工区:包括杂木河路以东、纬三路以南、武威至武南主干路以北的部分用地,及杂木河路以西、纬三路以南、纬五路以北的部分用地,总用地面积为212.4公顷。武威市的产业体系不仅要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资源,要积极创造新的优势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分为南部的热电联产区、中部的建材、轻工产业区和北部的环保产业区。

商贸服务区:位于武威至武南主干路的北侧、经二路以西、纬三路以南的用地,以及杂木河路以东、经四路以西、纬五路以南的用地,总用地面积为99.1公顷,具有全区的行政管理、商业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和生活配套等功能。该区沿武威至武南主干路展开,纬五路及其向西延伸支路的南侧规划为商业、商贸办公、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教育培训等公共设施;纬五路向西延伸支路北侧是为全区配套的生活用地。

高新技术产业区:在规划区的东南部较独立的用地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总用地面积为38.7公顷。该区可结合其南部的生态林地,形成产业与研发结合的绿色高新园区,同时,为高新区未来发展提供空间上拓展的可能。本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本工业园区内部产业为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需扩大产业用地的企业;另一方面是随着武威市产业的升级,需要吸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成为本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仓储物流区:在规划区的南部,杂木河路两侧、武威至武南一级公路以南、纬七路以北的`用地中设置为全区服务的仓储物流用地,仓储物流区总用地面积为85.5公顷。该区有二种主要功能:一是货物的储存功能,为本区的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成品货物流转的储存空间。二是物流功能,借助武南铁路编组站和312国道的集输运优势,发展为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垄海—兰新经济带服务的物流基地。

2、用地分区

生活配套用地:规划在商贸服务区内,经一路、纬三路、纬四路、沿现状工业西侧支路围合的用地作为园区的生活配套用地,用途是满足一部分单身职工就地解决生活配套问题。生活配套用地为 21.9公顷,占工业园区用地的2.3%,可居住单身职工为1.7万人,总建筑面积为26.3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在商贸服务区内,经一路以东、经三路以西、纬五路及其向西延伸支路以南、武威至武南主干路以北的用地作为园区的公共设施用地,用地面积为 28.5公顷,包括行政办公用地1.6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20.9公顷,文化娱乐用地1.3公顷、体育用地1.3公顷、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3.4公顷等,占工业园区用地的2.9%。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布局在四大生产加工区中,工业用地面积为534.9公顷,占工业园区用地的 54.8%。其中,一类工业用地为71.3公顷,位于生物化工区中经二路以西的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为343.5公顷,位于生物化工区经二路以东用地,食品加工区(一)经四路以西用地、综合加工区经四路以西用地及食品加工区(二)用地;三类工业用地为120.1公顷,位于食品加工区(一)经四路以东的用地和综合加工区经四路以东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