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中说课稿范文七篇

广博吧 人气:1.25W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高中说课稿范文七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首先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确定其为难点,是因为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说,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接下来简单说说这节课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如:家里是否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最近家里是否有买车的打算?买什么车?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知识,收集车市的有关材料,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下面我重点简述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想用四句古诗来形容我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第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二,事事留心皆学问;第三,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分钟)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少军的烦恼》。这个情境讲述的是本班同学少军家里打算买车,但是家里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相信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应该可以给他们家一个合理的建议。

2、事事留心皆学问--在推进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4分钟)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推进新课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留意车市的新闻材料,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围绕当前车市展示四三则材料,让学生去分析解释这些情境,近而突出本框的重点,得出本框知识点。

相关材料如下:

①大排量轿车价

格大幅上调,销售量骤然下降。

06年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②中小排量轿车降价促销不断,销售却不温不火。

调查显示,"油荒"打击了市民的买车积极性,在准备购买汽车的人群中,不到一成的市民坚持原来的买车计划,近三成市民推迟了买车计划,35.9%的买车人仍处于观望阶段,12.8%的买车人甚至因"油荒"放弃了买车,这对当前的汽车销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近七成买车市民受到"油荒"影响而再三权衡购买车型,低油耗、经济型汽车成为时下购车首选。

③我国已成为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目前,我国电动车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xx年电动车在中国的总销量达到xxxx多万辆,同时还在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递增,这一速度大约是汽车增长速度的3倍。据估算,到xxxx年,中国电动车的年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

接下来,用3分钟的时间展示介绍这些新闻,再把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中再由4人一组组成若干小组。A组同学分析解释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B组以轿车生产商的身份分析,如何应对高涨的油价,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使自己的工厂获利更多。

然后用7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讨论,接着由学生代表发言,总体时间控制在12分钟,最后用6分钟左右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建构知识。

这样,A组学生根据材料1得出本课第一个知识点: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即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老师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调,人们对它的购买会不会骤然减少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如最近有哪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了?人们对它的需求量有没有骤然减少或增加?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材料2油价上涨影响轿车销量,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根据材料3轿车滞销电动车却风靡起来,会得出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B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了上述结论后就会反思质疑,有的学生会说: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可是买的人一样很多啊。如果没有人质疑,那我会反问一句:是不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升了人们的购买就一定会减少?生活中有没有反例?有的学生就会想:咦,这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了吗?于是我借机过渡到本框题的难点:“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通过列举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师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原来买涨不买落,是消费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担心物价一涨再涨,因而在物价上涨时出现了抢购现象;而价格低时人们总是渴望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因而手持货币观望。同价格影响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讲到这里,让学生注意我们在讲消费的一般规律时用的“一般说来”这四个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学有所结”的学习习惯和“学有所疑”的发问精神。(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着问一个问题:“学习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你有没有找到消费的窍门?”这样,经过学生的思索与讨论,一定可以生成一些课本里没有的新的东西。(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3、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课堂小结时回归情境(3分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因此课堂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前面导入时介绍了《少军的烦恼》此刻再回归到这一情景中,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少军家人一个合理的建议。

4、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布置作业中创设情境

要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制定“家庭主妇行动计划”--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要,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购物的具体计划,说明理由,从中感悟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留5分钟左右给学生,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中国画强调要“留白”,政治课堂也同样讲求留白。因为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我觉得会抹杀了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顺便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商品需求量也减少;反之……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意见。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体验,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复习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2.学习软式排球正面上手双手传球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对软式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技术建立较深的概念,基本懂得正面上手传球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激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软式排球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做到在额前上方位置传球,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传球的手型,70%以上同学能较协调的运用全身力量将球稳定传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技术,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能力发挥及进攻的核心,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也是高中排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也是进攻的开始,传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因此,本课着重学习传球技术中的传球手型、触球部位和手指手腕的缓冲控制,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利用高中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自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球手型、击球点、手指弹力及身体协调用力。

难点:正确运用手型和指、腕、臂等身体协调用力。

七、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合作学习:在练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探讨、评价,让学生掌握动作;

游戏比赛法:充分利用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身心准备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教师宣布课的目标和课的内容及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集队快、齐、静,精神饱满。

2.游戏热身:通过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达到热身目的。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一)巩固复习,提高兴趣

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垫球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提问:在排球比赛中,哪个位置队员起关键作用?引出传球的作用。

(三)尝试练习,体会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原地做正面双手传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动作和击球点。

要求:学生想练结合,并注意观察他人动作,互相提醒和纠正。

(四)合作学习,提高技能。

1.原地模仿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做好传球的手型持球于脸前上方,另一人用手扶住球,持球者以传球动作向前上方伸展,体会身体和手臂的协调用力。

2.两人一组,一人自传,自传高度为离手一米左右,体会正确的击球手型与手指手腕控制球的动作。同伴纠正动作,练习几次交换。

3.一抛一传。 二人相隔3到4米,一人抛出带一定弧度的球,另一人传球给抛球的人。着重体会全身协调有力。

4.尝试两人对传,提高每人的控球能力。

(五)展示成果,评价学习

由自愿者或被推选者给大家展示学习成果。大家进行讨论评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部分:恢复身心

采用男女生各围成一圈,前后站立,帮前面的同学放松的方法,同时提倡大家在生活可以帮自己的父母按摩放松。另外,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作出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安排课后练习,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九、场地器材

1.场地:排球场二个

2.器材:排球25只

十、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00-115次/分,最高心率约为120次/分,运动密度约35-40%,运动负荷中。

课后反思:本次课学生练习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参与锻炼,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知道正确的传球姿势,能尝试用传球动作进行练习,但是练习的效果不好,用力顺序和方法有待提高,全身协调用力把握不好,有待进一步加强练习。

指导教师评语:课堂设计很好,学生组织比较到位,器材利用和相互配合练习安排比较合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主要问题是学生练习用力方法不当,教师应多示范,讲解要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高中说课稿 篇3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它以独特的造型手段——在色纸上用剪刀、刻刀以阳刻或阴刻的形式表现出个性化的装饰纹样。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高中剪纸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剪纸课——对折剪《猫》。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对折剪《猫》包括两个内容:对折剪和打开后添加不对称部分。第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剪纸(对折剪)的方法。讲的是对折剪纸的一些基本技巧。

第二步:打开后添加不对称部分修饰方法。让学生知道通过非对称的图案是如何添加的,使剪纸变得更加丰富。

第三步:探究创新,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引导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剪纸卡通形象进行合理的改造。启发学生通过在自己作品上的添加制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强调不仅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的情趣。

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制订了一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技能剪出自己喜欢的剪纸卡通形象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一些剪纸作品探讨出剪纸的方法,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会用剪纸从对折剪到单面剪的装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细致、耐心的劳动品质,加强操作过程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结合学生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讨剪纸的方法

难点:制作镂空的方法

一节课要想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教师准备:示范剪纸作品、相应的课件、剪刀等。

学生准备:剪刀、刻刀、彩纸数张,课前了解剪纸的基本步骤并设计一个剪纸图样。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看我手中的剪纸作品是什么形象? ——卡通猫。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只要喜欢,自己熟悉的卡通动物都可以用自己的巧手变成剪纸的形象。中国的民间传统素材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等。这些民间艺术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对折剪《猫》。

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和分析图案归纳剪纸制作步骤:可以先把纸对折,画出猫的图案(因为是对折,只画图案的一半),猫的尾巴,大家可以设计的个性一点(弯的、盘着的都可以),再剪。左右折叠、铅笔画线、精心剪制。

板书:剪纸的折法:对称折——猫

(通过教师出示剪纸作品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讲解创意说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探索活动: 仿例制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看下一幅图(猫),按照刚才的步骤,动手在自己的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图形。老师将取优秀的作品展示。 (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及时表扬。

探究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剪纸个性创意。

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伟大的创新。创新途径一: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合理的添加,如给小猫的头部或颈部添加好看的蝴蝶结。

创新途径二:还可以在猫的眼部的造型上进行创新。如微笑、伤心、惊奇等各种眼神均可。

创新途径三:尾巴的形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不过我们是对折剪纸,打开后是两条尾巴,需要修掉一条。

创新途径四:团花图案以前我教教过,就是利用不同的折纸方法:(板书:.三折、四折、五折、六折)

如:三折 ①将方形色纸左右、上下各对折一次,要折整齐。

②把折好的纸再沿着对角线对折一次折。要注意这样折好很重要。 ③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猫的纹样,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④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是一圈小猫头,非常可爱。

小结:团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制作较为复杂,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来操作。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试在这个图案基础上,你能剪出什么图案?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思路更独特、更有创意! (生剪师巡视)

(制作较快的学生上讲台讲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剪完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创作的喜悦!大家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老师都喜欢!我们有优秀作品的主人谈一谈自己制作的感受。

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在简单中呈现了美,更多的是呈现了美的深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世界!来感受美!(利用教育博客展示老师近期的原创剪纸作品)

同学们用这一节课,大家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很好!大家的剪纸作品在别人看来随显得普通,但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剪纸艺术的艺术魅力。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把我国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一、从课堂引入:我用直观的剪纸作品引入,由此让学生们了解对折剪纸的图案特点。(师生有互动,用参观法,以直接感知的方法,引入本课)。

二、情境创设:我创设剪师生共同探讨图案的制作方法的情境,是为了激起学生自觉研究剪纸图案构图特点的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也有互动,生生有互动)

三、探索活动:图案的添加与创新(这个环节是对上个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这里运用了练习和添加创新)

四、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创意是让学生自觉的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上添加造型。(培养了创作能力,让思路独特、有创意的作品就出来了,这里运用了发现法、探究法,以引导探究为主)

我把剪纸教学引入课堂,是为了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剪纸可以使学生们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干一件事,剪纸进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艺术。

高中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可以在这时候板书课题,以缓解紧张)。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

2、 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须要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归纳。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 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

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一组 习题1.3A组1、2、3 ,二组 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一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这一部分不能缺,话语可适当精简)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谢谢!

高中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在此之前续上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本节课内容是对上一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生产,交换分配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因而正确的消费观对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分析下学情;高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经济生活,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热情,思维活跃,这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明确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感知,集体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量入未出,理性选择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科的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因为只有知道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养成反对不合理,不科学消费的现象,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高一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不能真正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直观感知法。问题探讨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六,接下来重点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1),第一个环节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接下来展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对比图,请学生概括出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异,并谈谈你赞成谁的消费观念呢?从而引出新课,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板书。这样的导入既新颖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这一学科的积极性。

(2)接下来进入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步骤:

步骤一,在了解了不同的消费观念后,请学生阅读课本四个案例,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请学生自主概括并与同桌交流,此时,我将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的进度,并有针对性的辅导。通过分析案例和同桌交流,学生得到结论,并请学生分享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回答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明确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板书)。设置简单的课堂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步骤二,在明确了不同的消费心理后,提出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泼留希金,葛朗台的消费观念可取吗?展示某地富豪婚嫁百万现金上桌,这种消费观念如何看待?在引导思考之后,就当今社会该不该继续提倡艰苦奋斗为题,展开辩论,以辩论赛的形式来探究发现。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辩证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步骤三,在下个环节,我会顺势提出,在明确消费心理和艰苦奋斗精神意义下,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呢?在这个环节设计上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走进不太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学生中,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采用互评,师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着鼓励性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总结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在课堂的结束我将组织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环节我会采用随即提问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也有助于我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可分做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段和结尾段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第三部分:阐明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中国画的主旨。

二、说教法

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本课在笔法与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平等。(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国画、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三、说学法

提前上网查找中国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中国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如何欣赏学习创作中国画等。

②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并灵活应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与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继上个学期的美术鉴赏,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课

解决问题(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

(同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

注前两部分都很简单,采用简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3):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三)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寓春山居图卷(局部) 黄公望(元)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五:板书设计。(略)

5 O

高中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信息的管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必修)的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3章《信息的加工》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信息处理的概念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打下基础,所以信息资源管理以及数据库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管理大量数据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知识与技能

a.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当前常用的管理方法

b.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内涵

c. 了解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

2)过程与方法

a. 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b. 初步掌握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b. 能根据应用要求从网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信息,并作出正确的情感与价值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重点:

a.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b.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c.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d. 字段的各种数据类型

4、教学难点:

a. 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b. 根据应用要求从网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信息,并作出正确分析

c. 能根据要求建立数据表

d. 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信息技术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当前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出当前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时,可通过在Access中建立的数据表进行管理,通过对数据表中的字段、记录的编辑以及简单查询的演示,创设探索数据库管理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信息的管理》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信息的概念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信息的管理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