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广博吧 人气:2.31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 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2)器乐讲解示范法,

(3)实践练习法,

(4)模仿、接龙,

(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 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 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设计背景: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牧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牧歌》全曲为D大调4/4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歌》的学习,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过聆听、教唱的方式,提升学生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以及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学会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所描绘的蒙古族的自然风光,顺势引入本课,同样描写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请学生初步聆听音乐。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互相讨论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我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

接着,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会进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是怎样的?它的节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为我们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蓝天、白云以及羊群。通过这样的景象带给我们听者愉快的心情。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学唱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进行发声练习(1 2 | 3 2 | 1 — ||并练习两组)以此来保护嗓子。而后我会通过先带领学生唱谱后唱词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会进行提问“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类中的哪一个呢?”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属于以前学过的短调,有的可能会说不知道。借此我会顺势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板书(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并带有独特的装饰音的音乐特点。这里也会简要复习短调的音乐特点,节奏整齐,结构规整,多为叙事性歌曲。并提醒学生长调短调的区分)。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掌握长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区分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歌曲。

最后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与学唱学生们已经可以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来,我会请学生们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时候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牧歌》描绘了几个意境或形象呢?”这时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只有一个音乐形象。就此我会顺势说出本节课就是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板书(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这时通过刚才的聆听与学唱学生已经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并已经学会了歌曲。我会请学生带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顺势引导学生歌曲的情感是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并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就显露无疑了。

最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齐唱歌曲,并表达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法,这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对节拍进行改编,从而改变歌曲的强弱。(歌曲原是4/4拍,在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会对学生的改编进行评价。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会打破以往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编创的能力,并符合新课标评价的多元化。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并进行情感升华,(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共同为本节所学歌曲《牧歌》编个舞蹈,下节课互相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使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建立起友谊。